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运输 » 岩石的运输

岩石的运输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35:15

1. 废石管理制度

废石场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 目的
1.1 保障矿山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废石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废石场实行科学化管理,改进排土工艺,提高排土工作效率,尽可能地降低运输和排土成本。
第二章 适用范围
2.1 本措施适用于XXXXX公司1、2#废石场。
第三章 各相关部门职责
3.1 技术部
3.1.1 负责废石场参数的放线及验收,废石场参数的修改,废石场稳定性验算。
3.1.2 负责废石场现状图测绘、废石场容量的计算及对采剥车间的验收考核。
3.2 安环部
3.2.1 负责截洪沟、排水沟的开沟,预埋盲沟,废石场绿化植被恢复,安全标识牌的书写、竖立;
3.2.2 负责对采矿车间废石场安全生产作业的监督、指导、考核。3.2.3 负责对废石场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监督、指导采剥车间对废石场软弱地基的处理,以及对采剥车间专职安巡员的检查、监督、指导和考核。
3.3 生产部
3.3.1 负责对采剥车间下达排土任务,对废石场排放顺序、安全生产作业的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以及协调、考核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
3.4 采剥车间
3.4.1 负责废石场的安全排土作业及事故隐患处理。
3.4.2 负责运输道路的维护保养、紧急避险车道及安全车挡的修筑。
3.4.3 按废石场参数及作业要求排弃岩土。
3.4.4 负责废石场的安全巡检及对专职安检员的监督、考核。
第四章 安全技术措施
4.1 排土工艺
4.1.1 运输排土方法:采用汽车运输,推土机、前装机排土。
汽车——推土机前装机排土方式 适用于任何地形条件,可堆置单台阶和多台阶废石场,采用这种方式排土、推土机、前装机用于推排岩土,平整场地堆置安全车档,它的工作效率主要决定于平台上的残留岩土量,当汽车后轮距坡顶线1.5—2.0米在边坡翻卸时,80%以上的岩土借自重滑移到坡下,由推土机、前装机平场并将部分残留量堆成安全车档,当排弃的是松软岩土,台阶高度大,或因雨水影响,废石场变形严重,汽车卸载不安全时,可在距坡顶线5—7m处卸载,全部岩土由机械推排至坡下,但增加了机械的工作量及排土费用。
4.1.2 废石场堆置顺序:按水平分层由下往上,分台阶分层夯实堆置。
4.1.3 由下往上堆放的缺点:随着采场剥离台阶的下降,废石场的堆置标高逐渐上升,采场上部台阶的岩土运距较远,是重车下坡运输,而深部水平的岩土运出采场境界后往外是重车上坡运输到废石场,使得排土成本较高。
4.1.4 由下往上堆放的要求:废石场的台阶参数和基底承载能力都要通过分析计算进行设计基底岩土层的承载能力和第一台阶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废石场的稳定和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台阶的高度不应大于15m,当基底为倾斜的砂质粘土时,由于第一台阶的变形破坏,可能性引起整个废石场的松动和破坏。第一台阶开始堆放时,必须清理干净摩擦角小的软弱砂质粘土,并堆置内摩擦角大的尘硬岩石,且台阶高度不超过20m。
4.1.5 废石场参数
4.1.5.1 废石场岩性:白云岩、灰岩、砂质粘土
4.1.5.2 基底坡度:5°—23°
4.1.5.3 台阶数:台阶数13
4.1.5.4 堆置高度:自1985水平堆至2180水平、堆高195m、台阶高度15m。
4.1.5.5 台阶最终边坡角:20—30°。
4.1.5.6 台阶坡面角:30°。
4.2 废石场滑坡
4.2.1 废石场内部的滑坡:排弃的是大块坚硬岩石,其压缩变形较小,废石场比较稳定。岩石破碎,较多的砂土,并且有一定湿度时,新堆置的废石场边坡角较陡(38°—42°),随着废石场高度增加,继续压实和沉降,废石场内部出现孔隙压力的为平稳衡和应力集中区,孔隙压力降低了潜在滑动面上的摩擦阻力,因而可能导致滑坡,在边坡下部的应力集中区产生位移变形或边坡鼓出,然后牵动上部边坡开裂和滑动,最后形成抛物形的边坡面,即上部陡、下部缓,以直线量度的边坡角通常为25°—32°。废石场内部的滑坡多数与物料的力学性质有关,如:含有较多的土壤或风化软弱岩石,废石场受大气降雨或地表水的浸润作用等,都将导致废石场的稳定状态迅速恶化。
4.2.2 沿基底接触面的滑坡:当山坡形废石场的基底倾角较陡,废石场与基底接触面之间的抗剪强度小于废石场的物料本身的抗剪强度时,便易产生沿基底接触面的滑坡,如基底上有一层腐植土或在矿山初期剥离排弃的表土和风化层,堆置在废石场的底部而形成了软弱夹层。若遇到雨水和地下水的浸润,便会促进滑坡的形成。
4.2.3 软弱基底鼓起引起的废石场滑坡:当废石场坐落在软弱基底上时,由于基底承载能力低而产生滑移,并牵动废石场的滑坡,这类滑坡是由基底软弱的淤泥沉积物或渗水表土饱和后在废石场压力下发生滑动,并在沟底翻出淤泥黑积物或渗水表土层。
4.2.4 废石场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岩风化、滑坡、崩塌或人工堆积在山坡上的大量松散岩土物料充水饱和,形成一种溃决。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泥石流区会有丰富的松散岩土;第二、山坡地形陡峻和较大的沟订侧坡;第三、泥石流还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充足的水源;矿山泥石流多数据经滑坡和坡面冲刷的形成出现,即滑坡和泥石流相伴而生。
4.3 废石场的稳定性分析
4.3.1 废石场的沉降变形
4.3.1.1 新堆置废石场的变形主要是沉降压缩变形,散体物料在自重力和外载荷作用下逐渐压实和沉降,由原来的三元介质体(固体软粒、水、和空气),因空气被挤出、孔隙缩小或被充填而形成两元介质体(固体颗粒和水份)。这种变形随着时间和压力而变化,在废石场初期的沉降速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排土地场的压实,其沉降速度逐渐缓慢下来。
4.3.1.2 散体物料的沉降和压缩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废石场不同高度的岩石块度组成不同,细颗粒(包括土壤)的压缩率大,坚硬的大块岩石堆积体不易压实,所以废石场的压缩沾降率与废石场高度,外部载荷和岩石块度组成的关系呈抛物线型的相关曲线。
4.3.2 废石场基底承载能力及台阶极限高度
4.3.2.1 废石场稳定性首先要分析基底岩层构造,地形坡度及其承 载能力。当基底坡度较陡,接近或大于废石场物料的内摩擦角时,易产生沿基底接触面的滑坡。如果基底为软弱岩层而助学性质低于废石场物料的力学性质时,则软岩基底在废石场荷载作用下必然产生底鼓或滑动,然后导致废石场滑坡。
4.3.2.2 多台阶废石场的总高度须经过稳定性验算确定,在相邻各台阶之间需要留设安全平台,这样废石场总体边坡角小于其自然安息角,增加了废石场的稳定性。但是基底第一台阶的极限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5--20m因为它是整个废石场的基础它的堆置速度和压力大小对于基底土层孔隙压力的消散和固结都密切相关,同时对上部各台阶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4.3.3 废石场稳定性分析:废石场稳定性决定于下列因素:基底承载能力,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和排土工艺等。
4.3.4 废石场岩土力学性质
4.3.4.1 根据松散介质理论,当基底稳定时坚硬岩石的废石场高度,在其它坡角等于自然安息角条件下可以达到任意高度。然而往上由于废石场岩石构成的均匀性和外部载荷的影响,使得废石场高度受到限制。
4.3.4.2 废石场堆置体的力学属性受岩土性质,块度组成、容重、湿度及重直载荷等影响。废石场物料经过压实或胶结具有一定的粘结力,它主要决定于细颗粒(3mm以下)含量的大小,细颗粒岩土充填到岩块之间的孔隙中经过压实后改变了原来松散体的性质,由摩擦角与岩土性质及块度组成有关根据废石场岩石坡度分布规律,不同层位的块度组成不同,细颗粒多分布于上部和中部,粗颗粒分布于中、下部、粗颗粒含量高,组成骨架的刚性提高,颗粒同摩擦力占主导地位,内摩擦角增大;反之、细颗粒含量增大,内摩擦角减小,但粘结力增大。
4.3.4.3 在废石场下部堆集的大块岩石不含细颗粒和其它粘性材料,故粘结力较小但内摩擦角较大,接近或等于废石场的安息角。
4.3.4.4 废石场物料的力学性质与湿度和含水量有显著的关系,当物料的湿度较小时,随着湿度增加,粘结力和内摩擦角逐渐上升,湿度继续增加则力学参数将下降,直到饱和状态时,便对废石场有破坏性的影响。
4.4 废石场的技术监测:为了安全生产和研究废石场的沉降压缩变形过程,以便掌握废石场的稳定机理,并采用相应的维护及治理措施,需要进行长期细致的监测工作。
4.4.1 废石场技术监测内容:
4.4.1.1 监测废石场的沉降压缩变形以及它与时间的相关性;
4.4.1.2 监测废石场某点在三堆坐标上的变形与位移量,以及它的影响的因素;
4.4.1.3 研究废石场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的边界条件;并对废石场滑坡和泥石流进行预防;
4.4.1.4 对基底和废石场内部孔隙水压和降雨量,地表径流量等进行观测。
4.4.2 废石场技术监测方法:
4.4.2.1 应用几何测量方法进行废石场变形与位移观测;在废石场平台及边坡上埋设观测点,采用经伟仪和水准仪分别对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定期观测。
4.4.2.2 应用红外线测距仪代替常规的量距和三角网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4.4.2.3 安装水压计进行废石场及其基底孔隙水压的观测,可以预测基底承载能力和稳定状态。
4.4 废石场安全生产及治理措施
4.4.1 废石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4.1.1 在废石场排土平台边缘留设安全车挡以保护汽车卸载时的安全,车挡底宽1—1.5m,高为0.6—0.8m用推土机就地推置岩土而成。
4.4.1.2 在废石场下坡路段修筑路堤和紧急避险车道,路堤高1—1.5m宽3—5m,紧急避险车道宽5m、长10—20m坡度15°—25°。
4.4.1.3 在废石场排土平台留3%的高坡,并限制汽车车速小于5km/h。
4.4.1.4 安排专人平整运输道路及捡大块岩石安排轮式推土机对废石场运输路进行平整,并清除路面淤泥。
4.4.1.5 在弯急、坡陡、路窄、单行道上设置醒目的安示提示,保证运输车输的安全。
4.4.1.6 废石场,Ⅲ、Ⅳ级品堆放场设置专人管理指挥卸土。
4.4.1.7 设置专人对废石场进行安全巡查定期对废石场进行沉降位移监测。
4.4.1.8 坚持由下往上、水平分台阶堆放,并严格控制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及安全清扫平台宽度。
4.4.1.9 为了避免局部排土工作面推进太快,边坡失稳,在整个排土线注意分区间歇式排土以便让新排弃的岩土有充分的时间沉降和压实。
4.4.2 废石场治理技术措施:废石场变形破坏,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基底的软弱岩层,排弃物料中含入量表土和风化岩石,以及地表汇水和雨水的作用。
4.4.2.1 改进排土工艺。采用轻便高效的排土设备合理控制排土顺序,避免形成软弱夹层(即潜在滑动面)。同时将坚硬大块岩石堆置在底层以稳固基底,或大块岩石堆置在最低一个台阶及压坡脚,且第一层高度不宣过大,以有利于基底的压实和固结,也有助下上部后续台阶的稳定。
4.4.2.2 软弱基底的处理,软基底是较软弱岩土或腐植土,应在排土地之前开挖掉并用大块岩石和内摩擦角大的岩石形成第一台阶,并压实,逐渐分散基底的承载压力。基底含水将浸润废石场下部岩石而产生滑动。应在废石场周围开挖截洪沟,排水沟、以及在废石场平台上开挖排水沟沿着山体向外排放对于废石场有地表水的废石场浸出的应在废石场第一台阶修筑盲沟排水,排水沟内充填透水材料,且坡度不小于2%,将水疏排至低凹处。
4.4.2.3 疏干排水。地表水和雨水对于废石场滑坡和泥石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进行水的治理和疏排工作,首先对废石场上方山坡汇水截流,将水疏排至外围的低洼处,其次是废石场平台本身的汇水不致浸蚀和冲刷边坡,而将平台修成3‰左右的反坡,使水流向坡跟处的排水沟而排出界外,然后在废石场下游沟口的收口部位修筑拦砂坝起到拦挡废石场泥石流、防止污染农田的作用。
4.4.2.4 为了稳固坡角,防止废石场滑坡,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护坡挡墙,它们是坚硬的块石堆置成的块石重力坝,透水性好,施工简单,造价便宜、能阻挡泥沙和滑坡。
4.4.2.5 废石场植被。在已结束施工的废石场平台和斜坡上进行植被(种树和种草),可以起到固坡和防止雨水对废石场表面浸蚀和冲刷影响,尤其堆置的是表土和风化岩石时,这种植被的效果比较明显植被的根可以加固废石场表面的岩土,阻止雨水往内部渗透,植物本身也吸收大量的水分,增加台阶的稳定性。
第五章 管理程序
5.1 技术部根据全年的生产计划,计算出年度需要排放的岩土量、废石场容量,计算时需充分考虑岩土的松散系数。根据废石场的技术参数,计算出所需排放的台阶数,并根据台阶参数,确定当年的岩土排放量后对废石场进行放线,指导、监督采剥车间进行安全有序的生产。
5.2 采剥车间根据技术部放出的线,按由下往上的分台阶堆放顺序,对排弃的岩土进行分台阶排弃、堆放、修整边坡、清理安全平台,然后由技术部进行验收是否达到台阶参数,并接受技术部的考核。
5.3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安环部对采剥车间的废石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考核。同时负责废石场安全环保治理措施的实施,对经技术部验收合格后的台阶坡面、安全平台进行植被恢复,开挖排水沟然后由生产部组织验收,并接受生产部门的考核。

第六章 检查考核
6.1 本方案由技术部和安环部负责技术指导,并对采剥车间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采剥车间负责具体落实和实施工作;生产部负责安排调动,并对技术部和安环部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6.2 检查考核周期
6.2.1 技术部对采剥车间的考核周期,为每一平台形成后。
6.2.2 安环部、生产部对采剥车间的考核则每月进行一次。
6.3 考核办法
6.3.1技术部对台阶平台高度(允许误差值为±50cm)、台阶坡面角(误差值为±2°)进行技术验收;若验收不合格按《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对采剥车间进行考核。
6.3.2 安环部负责对采剥车间执行《废石场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如检查过程中发现采剥车间未对废石场按规定作安全巡查,则按《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对采剥车间进行考核
6.3.3 生产部负责对技术部和安环部的检查、监督情况进行考核,若发现技术部未按时对采剥车间进行及时验收;安环部未按时对采剥车间进行检查;未按时、按质、按量进行植被恢复、绿化、开挖排水沟等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则按《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对技术部、安环部进行考核。
第七章 记录存档
7.1 技术部检查、考核由部门负责记录,并将考核结果提交生产部和反馈到考核车间。
7.2 安环部检查、考核由部门负责记录,并将考核结果提交生产部和反馈到考核车间。
7.3 生产部检查、考核由部门负责记录和存档,并将考核结果报办公室和反馈到被考核部门。
第八章 附则
8.1本措施如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则按法律、法规执行。
8.2 本措施由技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8.3 本措施由办公室归口管理。
8.4 本措施自签发之日起开始试行。

希望上述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2. 请问人类一共登上过几次月球

人类先后登月6次。均是美国人完成的。

1、第一次:1969年7月20日。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第一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对科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2、第二次:1969年11月19日。“阿波罗12号”任务总共带回来超过70磅(约合32公斤)的月球岩石样本,科学家利用这些月球岩石去研究月球的历史和构成。

3、第三次:1971年1月31日。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时间为9小时24分钟,第三级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质,首次使用手推车来运输岩石。

4、第四次:1971年7月26日。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使用科学仪器模块(Scientific Instrument Mole,SIM)中的全景相机、伽马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计、质谱仪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设备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5、第五次: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溅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从月球上带回200多磅重的岩石。宇航员约翰-W-扬和查尔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过了71小时,创造了世界纪录。与此同时这个机组的第3名成员托马斯-K-马丁正乘坐指挥船绕轨道航行。

6、第六次: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登月舱于1972年12月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峡谷,两名宇航员在那里工作了三天,并采集了243磅的岩石。这是阿波罗计划中最后一次任务。

(2)岩石的运输扩展阅读

中国目前还没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

中国航天人前进的步伐之快,总是出乎意料。当国人为神舟十号圆满成功的自豪感依旧回荡在心田时,嫦娥三号又整装待发了。

漫漫太空路,悠悠中国梦。公元2013年的天空,注定要给国人留下更多难忘的记忆。这一年的初夏,神舟十号两次对接天宫一号,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这一年的初冬,嫦娥三号将实施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这将是中国深空探测的又一新起点。

11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作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嫦娥三号12月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将首次实施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月球,我们来了——嫦娥三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这一次,中国航天器将真正实现“落月”。

嫦娥落广寒,九州同梦圆。仰望夜空,华夏儿女期待着中国航天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登月

3. 土和沙子有什么区别

1、物理性质不同。土壤一般比较细腻,外观为黄色、褐色或者红褐色。专沙子一般为硬的颗属粒状,颜色为黄白色。

2、化学成分不同。土壤经是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混合组成,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等状态。沙子一般成份为二氧化硅,通常为石英的形式,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和质地坚硬。

3、作用不同。土壤不仅是粮食生产的承担者 ,也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是生物生存的重要载体 。沙子主要用於建筑、修路、化工等行业。

4.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怎么运输过来的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运输问题。因为那时的埃及没有马和车,马和车是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胡夫大金字塔建成后的1000年,才从国外引进的。所以即使有足够的人力,也无法把这2.5吨至160吨的巨石运送到工地。

有人认为是用撬板圆木棍运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当时埃及的主要树木是棕榈,无论是数量、生长速度,还是木质硬度,都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而进口木材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是水运法。1980年,埃及吉萨古迹督察长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挖到30多米深时,发现了一个至少15米深的岩壁,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

后来,又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但是,没有滑轮、绞车等起重设备,把这些巨型石块搬上卸下,而且水面和岩岸至少有15米以上的落差,这比陆地撬运还难。

陆运和水运都不行,难道他们空运不成?法国工业化学家从化学和微观的角度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些石块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石灰、岩石、贝壳等物质的黏合物。因为使用的黏合剂有很强的凝固力,所以人们几乎无法分辨出它到底是天然石块,还是人工石块。这似乎可以适当地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

但是这种强劲的黏合剂,不仅在古籍中没有记载,而且,这位化学家用了现代化的手段,也还没有分析出来。因此,运输问题,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5. 土石方的工程分类有哪些

用人工、机械甚至爆破等方法进行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平整、清理及回填等项目的施工叫版土权石方工程。

土石方工程分类:

  • 按照土石方的坚硬和开挖难易程度分类:一、二类土(亦称普通土),三类土(亦称坚土),四类土(亦称砂砾坚土);

  • 按照开挖方式分为:人工土石方、机械土石方;

  • 按照施工过程分为:平整场地、开挖土方(槽、坑、土方、山坡切土)、石方工程、土石方运输、土方回填、打夯、碾压等;

  • 开挖深度区分;

  • 干湿土的区分;

  • 运土方法和距离;

  • 土方施工措施(放坡与支挡土板)。常见的土石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

6. 土石方运输的定额怎么计算是按立方米还是吨公里

土方体积,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为准计算。工程量为立方米,单价为元/立方米。配额计算在几公里内,每增加一公里两个配额。如果道路有广泛的城市文件,通常基于城市文件。

按下列规定计算:

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按上表计算管道沟土方工程量时,各种井类及管道(不含铸铁给排水管)接口等处需加宽增加的土方量不另行计算,底面积大于20m2的井类,其增加工程量并入管沟土方内计算。

(6)岩石的运输扩展阅读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

1、土壤及岩石类别的确定:

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工程勘测资料与《土壤及岩石分类表》对照后确定(见表1-1)

2、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渣清运方法及运距;

5、其他有关资料。

7. 土方运输是按实方量还是虚方量进入定额

土方运输是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挖土一律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计算。

平整专场地及辗压工属程量,按下列规定计算:

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

(7)岩石的运输扩展阅读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

1、土壤及岩石类别的确定:

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工程勘测资料与《土壤及岩石分类表》对照后确定(见表1-1)

2、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渣清运方法及运距;

5、其他有关资料。

8.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如何被搬运过来的

埃及金字塔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
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在埃及共计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Pyramid of Khafre、Pyramid of Menkare),其中胡夫金字塔(奇阿普斯)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13.1英亩,由至少重2.5吨的近260万块巨石建造,共重625多万吨。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主要有如下四种解释: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二: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四:地外文明的杰作
2000年前“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但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食宿条件有充分保证。并且,还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金字塔由百万名工匠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然而,疑问仍旧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唯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因此,另一种解释就更具有合理性了。2000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将破碎的石灰石掺和一种矿物质粘结剂浇铸而成的。此理论的依据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发现了一英寸长的人发。之二是他发现石料中夹有矿物质和气泡。就采石场的岩石取样化验对比得知:天然石块是不会含有这两种物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层浇灌造石得来的。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戴维杜维斯的人造石说只不过解决了金字塔的石块搬运与垒砌问题,至于金字塔的真实建筑目的,所隐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迹象对于尚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古埃及王国来说的确显得难以至信。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呀的“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从大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话,将大气中光线的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 度的位置不可。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分的一半。)
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还有人试图通过X光透视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却发现根本无法得到影像。难道说大金字塔的设计者已经懂得了X光的透视原理,拥有防X光透视的技术与意识?
在胡夫金字塔中,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这。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它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有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这种无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经文中的作者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
……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就连传统上对于吉萨古建筑群在建筑时间的判定上都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狮身人面像(Sphinx)很有可能并非是在卡夫拉统治期间修建的。之所以传统上的考古观点都认为它是由卡夫拉修建的,主要是因为公元前1400年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在其脚爪之间放置的一块石雕上仅存的一行文字涉及到了“卡夫”这两个字,后人推测“卡夫”指的就是法老卡夫拉。另一方面,当初位于其附近的河岸神殿在出土时发现里面就有一座雕像将卡夫拉本人描绘成一个狮身人面像的神灵。可是,到了1905年,有关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之间的直接关系就显得站不住脚了。考古发现在古文献记载中古埃及所有统治者的姓名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现在称为“徽印”的长方形外框。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J•H•布瑞斯蒂的德注意到,在“卡夫”这两个字外部没有古埃及用来圈住统治者名字的长方形或椭圆的图形,因此“卡夫”可能并非指一个法老的名字。而“卡夫”这两个字在古埃及文字中仅仅是“升起”的意思。1992年纽约法医学专家弗兰克•多明哥对埃及法老卡夫拉雕像的头部及狮身人面像的“人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差别之大不可能是同一人,即“人面”不是卡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学家对于它面部进行的主观诠释显然是错误的。另外,1992年8月来自波士顿大学地质学修奇博士(Robert M Sehoch)根据狮身人面像所受腐蚀的特点与程度同样也得出了一个惊人而又严谨的结论:狮身人面像至少在埃及历史上最后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吉萨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修奇博士的论点,在当年美国地质学会年度大会上,获得了3000名同行的一致支持。而事实上,它是由几乎一整块重达2000多吨的巨石所造,据埃及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其在修建技术方面甚至要比其它已确定年代晚几千年的建筑都要高超的多。在埃及古王国建朝之前古埃及人难道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来动员足够的人力从事此类大规模建筑工程吗?
并且,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者们普遍接受了一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C-14的检测,证明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金字塔在胡夫执政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不知为何法老胡夫偏偏要将其作为自己的圣地?)
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上对于埃及金字塔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够独立完成此奇迹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就有人把金字塔与神秘学联系起来,认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会灭亡后的遗产,或者是诸如大西洲之类已经毁灭的人类文物的遗留物。亚特兰蒂斯(Atlantis)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Timaeus)和《格利迪亚斯》(Critions)中记载过。大西国军队曾经征服过埃及。也就是说是大西国人将金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还有某些生物考古学家甚至认为,地球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能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史前文明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是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周期性出现的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
然而,事实上此论断是根本经不住严谨的科学分析论证的。
从埃及金字塔所表现出来的众多超高度文明迹象表明:其建造设计者所拥有的科技文明程度甚至远高于当今人类文明。但是,我们根据人类史学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独立发展的文明,其发展程度与其社会制度、人口数量、文明所影响的区域面积、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超越当今人类文明的史前文明,那么此类文明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发挥出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都应该留下由此类文明所创造的城市遗迹、大量已开发过的矿产遗迹、由高度文明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人类骸骨化石……可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无论任何一个地质层中都没有找到相关充足的证据。更何况,此类论断也违背了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演化均是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的,并且唯有现代人类才具备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生理条件。此外,根据史料记载所谓的亚特兰提斯帝国就其发展状况只不过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罢了,一个由君主奴隶制作为统治方式的古代文明怎么可能发展出甚至超越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呢?仅凭一次岛屿沉没或是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怎么可能就能够轻易将拥有超越现代文明的远古文明彻底毁灭呢?
...........
具体看这里,太多了,复制不下来http://..com/question/2675183.html?fr=qrl3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675183.html?fr=qrl3

热点内容
蛇魔艳降 发布:2024-03-29 11:49:10 浏览:913
免费观看值得一看的电影 发布:2024-03-29 08:12:25 浏览:665
日本光盘购买网站 发布:2024-03-28 23:20:32 浏览:208
韩国《完美飞行》 发布:2024-03-28 20:50:06 浏览:793
赶尸艳谈类似 发布:2024-03-28 15:56:22 浏览:755
四点全漏的电影名字 发布:2024-03-28 10:05:57 浏览:865
欲望爱人叮咚的扮演者金夕 发布:2024-03-28 01:18:34 浏览:387
美国电影一个老头去淘金 发布:2024-03-27 04:46:08 浏览:576
ckck9 发布:2024-03-27 02:39:12 浏览:641
10部好看的黑人解禁 发布:2024-03-26 17:31:47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