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公司 » 临清安能

临清安能

发布时间: 2021-02-27 10:58:06

❶ 帮我查一下安能物流300144056492

2017.01.11
19:59 星期三
【2017-01-11 19:59:39】快件已被客户【程雪寅签收,签收网点【山东聊城临清市】
2017.01.11
09:36
【2017-01-11 09:36:08】快件已到达【山东聊城临清市】
2017.01.11
05:32 星期三
【2017-01-11 05:32:20】快件在【济南分拨中心】正发往【山东聊城临清市】
2017.01.10
12:03 星期二
【2017-01-10 12:03:47】快件已到达【济南分拨中心】
2017.01.08
18:04
【2017-01-08 18:04:08】快件在【廊坊分拨中心】正发往【济南分拨中心】
2017.01.08
01:06 星期天
【2017-01-08 01:06:36】快件已到达【廊坊分拨中心】
2017.01.07
18:47 星期六 【2017-01-07 18:47:18】快件在【燕郊】正发往【廊坊分拨中心】

❷ 五岳沧海歌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只好“长安不见使人愁”。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论·慎微篇》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情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诗》,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其三),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

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一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郎,显然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 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一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忌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神奇的夸张和比喻,非凡的气魄与笔力。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一幅瑰伟壮观的秋夜冶炼图,且为描写劳动场面,实在难能可贵。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述动人的感情,看似平常小事,实则伤感难忘。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个人的孤独寂寞与“含情”的自然景物高度融合,创造出平淡恬静的情趣与境界。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曾在香港被列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古典诗歌之首,典型的触景生情,且信口而来,妙绝古今。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文笔自然而又情真意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正所谓具有了创作中的高难境界——意境。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遇赦回归,惊喜交加,豪情欢悦,空灵飞动,快船快意,使人神往,精妙绝伦,百诵不厌。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面对美酒,愉悦兴奋,留连忘返,乐在客中,充分展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亦不同于一般的乡愁之作。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自然,新奇真切,既包含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叹,又体现出李白万里一泄、末势犹存的艺术风格。
再来欣赏一些所谓的“诗眼”,共20句。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质朴自然,比喻贴切,看似平淡,却也奇警。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胸襟博大,下笔不凡,雄浑磅礴,意境深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想象丰富,新颖有趣,看似信手写来,实则情采俱佳。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死来去匆匆,人生苦短;天地犹如旅舍,万古一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心怀豁达,想象奇特,善于捕捉乐趣,解脱孤寂忧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热诚且乐观豁达,一扫缠绵悱恻之哀伤情调。
“登高望蓬嬴,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虽为登临泰山南天门的一般体验,却也道出了所谓常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心理感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语雄浑,气象博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追仙求道、纵情山水的生动描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悲而不伤、悲而能壮的忧愤与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以学识济天下的志士才人不为所用,人微言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充分运用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神态得意,踌躇满志,感情流露真挚鲜明,形象表现淋漓尽致。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虽有消极成分,却也饱含着诗人对人生几多失意和宦海沉浮的感慨。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向东流”。笔力雄健无敌,极其自信,胸襟高旷不群,藐视一切。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比喻奇特,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生不得志,内心抑郁而意欲摆脱苦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怀才不遇,蔑视权贵,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语言平易,功力深厚,诗如其人,豪情狂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肯苟从,捍卫人的尊严,傲视权贵,一吐郁闷之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巧妙地运用艺术错觉去烘托形象,酿造氛围,极写黄河的雄伟气势,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李白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胡应麟语),就像杜甫所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独步诗坛,无与伦比,清新俊逸,文思敏捷。一般认为王昌龄七绝成就最高,号称“七绝圣手”,大内第一,然明人王世懋独有高见,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在王之上”。既闻此言,正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知君以为然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

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

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

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

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

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

,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

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

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

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

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

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

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

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

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

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

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

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

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

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

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

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

“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

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

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

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

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

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

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

,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

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

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

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

“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

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

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

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

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

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

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

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

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

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

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

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

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

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

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

”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

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

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

”,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

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

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

,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

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

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

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

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

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

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

,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

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

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

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

,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

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

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

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

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

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

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

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

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

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

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

,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

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

❸ 求陶渊明的生平,故事,代表作中的片断和简评,好的可追加分!!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觉察罢了。诗人在另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谓“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啊!“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酌自斟,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世,孤愤不平之意。“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游之忧。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体力行、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悉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情有独钟,乐而忘返,这又何尝不是景示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木欣欣以向荣,泉消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泻,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叹,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

(四)委心乘化之愤。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抒发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我们固然强化了对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过,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聊”是姑且、暂时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这些文句,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

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其蹲砗蟆肥

❹ 终南别业翻译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一】: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赏析二】: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赏析三】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❺ 庄子思想对***的影响

庄子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说中的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文人的首要行为准则,故在古代文人之初大都怀有经世之志,但当现实和理想发生矛盾时,庄子的逍遥的精神又会复活在文人的内心.庄子理想人格中的自我超越给迷路的文人指明了一个心灵方向,于是有了魏晋文人的不羁,有了唐宋代文人的狂涓人格.
魏晋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于士族家庭,祖上也曾门庭显赫,称贵一时. 陶渊明对其曾祖的功业颇引以为自豪。他在诗中写道: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式。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少年时代,儒家思想在他意识的深层扎下了根: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外.他的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然而,却生不逢时,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根本不存在使其充分发挥才干的条件。在士族门阀横行的社会里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不过是一厢情愿,他才迟迟不得取进仕途的机会, 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但他看不惯周围官吏们彼此间的尔虞我诈,谄上骄下的种种丑态, 更难以洁身自好.从二十九岁入仕到四十二岁归隐陶渊明对仕途彻底绝望: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登东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仕途的困苦之后,他怀抱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归于庄子的道路.这时的陶渊明在有过了“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的痛苦经历后,他真正明白了《庄子》所说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的道理,对于官禄富贵,再也不正眼相瞧。虽然他爱酒,但他更爱的是自由,是“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正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陶渊明在自然的生存中找到了精神最大的逍遥..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年轻之时在儒家的经世之志影响下积极参与政治,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表达自己对投入政治的热情和自信.但当现实中的政治在并不怎么辉煌的翰林院中到来后,李白开始失意了,复杂的政治生活束缚了李白.他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经过儒家的失意后,庄子的逍遥游开始深刻影响到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在自然里才能找到答案也真的在自然里找到了自己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和李白一样,宋朝词人苏轼也曾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厉有当世志”,积极参与科举并成功进入仕途,但在政治上的屡次挫败后,他积极入世的热心开始降温并最终死心: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社会政治理想的冷漠使个人和自我抬头,伴随着对自然回归的向往,苏轼开始皈依庄子之道.他在《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曰:“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苏辙曾多次自称自己是“狂士”,在《怀西湖寄晁美叔同》所说的“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和《颖州初别子由》所说的“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等,不仅是“狂”,而且是“久狂”、“本狂”,自然,这是“礼治”秩序无法容纳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苏辙的“失意”似乎像李白那样也是注定的。苏辙的心灵与尘世拉开了距离,直奔“超然”而“游”,他在《前赤壁赋》中如是写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辙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从尘世中解脱, 走进了自我“安闲”和“适意”的状态:“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庄子带动之下的中国文人投入和沉醉于逍遥游之中,但无论是山水游,仙游还是幻游都是一种对个人和自由的追求和体验.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年、不能忍受非合理的社会政治现实,却又不愿或无力改变社会现实,于是只有以不合作,洁身自好的方式,一方面对尘世表示抗议或不满;另一方面,抛弃尘世,寻找个人的乐趣和诗意性,在尘世中建立一个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他们漫游于客观的自然山水中,梦游神仙,通过对象物摆脱世俗的一切诱惑和束缚,达到超越和解放. 体现了一种“自由性”它是“精神”和“意志”的自由,是不受秩序和世俗约束的“性情”自由,是自得其乐的“自适性”自由。不管是在传统社会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自由”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价值。一个现代人尽管获得了许多权利和不受外人强迫的自由,但他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整体的强制,也可能在生活世界中有许多不自由。面对权利自由之外的许多不自由,人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在精神上获得超越和解放,或者通过移情,摆脱困境和苦恼,使自己达到心灵上的宁静。

在中国文化史上,庄子以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开辟出一片新的精神天地,滋养了一类新的人,一种遁世求真,一心一意地追求生命的精神价值的人,一种归依自然,在山水之间独善其身的人,一种把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建立在自己内在精神的超越之上的人。儒家无疑是提倡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但同时,也为拒绝过于热衷政治社会生活留下空间。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则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下“有道”,个人“达”的时候,文人们便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活跃的角色。而一旦文人在面对政治感到无力的时候,在遭到罢黜,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庄子的逍遥游和其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行为则为他们作出了一种示范,使他们走向山水田园,走向精神世界.庄子的绝对精神自由和逍遥游繁衍出中国文人人格中的自我和超越,对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http://hi..com/%C9%B3%C4%AE%D6%AE%BA%FCer/blog/item/c6e6fca6ec333ffb9052eea8.html

❻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有哪些(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❼ 笑的作文

1
往事悠悠,许多的回忆,就像是电影的镜头,在我眼前一闪而过,消失了。而这其中的一件事,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把我拉回到那些个回忆之中,记忆犹新。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因为,计老师的一番话,却让我意外地获得惊喜。

在一节语文课上,计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说是《鲈乡新苗》征文活动开始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交上一篇作文来参加。我听了,有些跃跃欲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决定参加。一回到家,我就忙开了,找材料,寻灵感,冥思苦想了半天,又打了好几遍草稿,才写出了一篇作文。

到了第二天,作文交了上去,只有静静地等待。下了课,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在去的路上,我忐忑不安地想:“是什么事呢?是不是那篇作文写得不好呢?”来到了门口,我鼓足勇气走了进去。计老师亲切地对我说:“你的这篇作文写得不错,再拿去修改一下,会更好的。”“真的?”我急切地问,得到的是老师肯定的回答。

我拿着作文,改了写,写了改,一次又一次地往老师那里跑。三次了,应该有个结果了,终于,在老师和我的期待中,文章寄出去了。我的心在等待中变得激动,紧张。

一期又一期,而我的作文却犹如石沉大海,我不断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肯定会有的。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我不灰心,也不气馁,因为我相信,我所付出的辛苦一不定期能得到成功的。

皇天不付有心人,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又发下了新的一期报纸,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呼吸也加快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报纸,急切地寻找着,一行,两行……终于,在一个版块中赫然刊登着我的作文!连日来积压在心中的情感都出来了。一股喜悦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看着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我的心跳得特别厉害。这一刻,对我来说,是多么难得呀!

我终于笑了,开心地笑了。这笑容无比灿烂,这笑容里,包含着我付出的辛苦,包含着我的欣慰!

2

笑是世界上最美的符号;笑是自信;笑是宽容;笑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通行证。在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的事,更有许许多多让你无奈的情况。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改变心情。笑一笑,然后重(从)容地去面对一切挑战。
站在历史的河畔,望着滚滚的河水逝去。往事如烟,流年似水,然而有一些名字历史人物就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他们带着微笑向我们走来,讲述着他们的人生。
陶渊明带着微笑“采菊东篱下”,过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日子,享受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恬淡生活。他厌恶那黑暗的官场,他不能去改变那种环境,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去选择自己生活。自己承受了太多的不如意,自己已经“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既然“悟已往之不见谏,知来者之可追”,那又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他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是那样的甜美和幸福。于是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也多了一位智慧的老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带着无奈向我们走来。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贵妃亲侍砚,力士与脱靴。这都不是李白想要的生活,他要怎么办呢?他带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一身傲骨走了。他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他笑了,开怀大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那个做官高于一切的年代,李白笑着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成就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话。历史永远的记住了他。他的笑是自豪的,是真正的笑,是成功人的笑。
笑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岳家父子的豪迈气魄。笑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勇武,特立独行,破釜沉舟;笑是孔明在空城的弹奏,沉着自若,铿锵有力;笑是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对弈,岿然不动,潇洒镇定。笑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是不变的环境和可以改变的心情。它是世界上最美的符号。
生命因笑而燃烧炽热,生命之歌因笑而气势磅礴,生命之路因笑而平坦宽阔。笑的火花在迸发,笑的激情在释放,笑的乐章在奏响,刻骨铭心,亘古流传。它给人以希望,以决心,以力量。带着我们通向那成功的彼岸。

3
喜怒哀乐,成败功过,人生难免。重要的是,你能否时刻保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人应该有一种笑对风雨的洒脱。
笑对人生,你会发现挫折中蕴涵着智慧的启迪。法国人乔利·贝朗工作时不小心打翻煤油灯弄脏了贵夫人的礼服,后来被迫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这个事情让他有了新的发现,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成了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带上你的微笑,去看待挫折,你也许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至少你会记得下次不再走这条“老路”。
笑对人生,你会发现挫折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看看那些沿街乞讨的人,你不觉得比他们幸福得多吗?你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你可以不用午饭过后去考虑晚饭的问题;你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总结经验和教训;你可以重拾信心,一切从头再来……,即使生活对你真的不公平,也不要抱怨,淡然一笑,心自然会变得轻松些。
微笑着去看待世间的人和事,微笑着去面对奋斗路上的风风雨雨。请坚定信心: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出现;人生的精彩,无处不在!

4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古今中外,大多数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可贵的是他们的勇气。马克.吐温经商失意,弃商从文,结果一举成名。

失败是一道菜,一道难以下咽的苦菜,但你要把它吃下去。当朋友离你而去,当苦苦追求的事业屡受挫折,你便知道了人间的苦涩。你徘徊,你失落,甚至想死,但你唯独没想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许多事由不得你的这个道理。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失败不过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中的一碟小菜。

凡真正大的智慧,往往源于失败的教训。例如: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他东山再起。

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自信。

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果园虽令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失败是枫叶,虽然被秋风扫落,却被热血渲染。失败是成功路上层层的山峦,汹涌的浪涛,你只有走过沟坎,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垂垂老矣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说:“我们曾笑对失败。

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虽然世界大文豪雨果当年曾说,在动物界,一个天生的白鸽是不会变成猛禽的,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人类当中。可如果社会上遍是择善而从的人,那世界将变的多么文明美好!愿雨果所指的事情不再发生。
媛的与人为善、热忱助人在熟悉的人中有口皆碑。她把左邻右舍上门等候的亲友让到自己家端茶递烟、为外地人指路领路等等全看成份内之事;把上班时几乎包揽的擦桌子墩地板倒垃圾、给同事倒开水等等都当作履行职责。媛对助人为乐的诠释是:善待他人不图回报和索取是一份坦然,看到别人快乐更增添自己的好心情

❽ 几首好的诗歌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元稹

天宝欲末胡欲乱,版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权明王不觉迷,
妖胡奄到长生殿。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飞星,
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
承奉君恩在圆变。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
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佞臣闻此心计回,
荧惑君心君眼眩。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倾天侧地用君力,
抑塞周遮恐君见。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观柘枝舞二首】刘禹锡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
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

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裀。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❾ 高中古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 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 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 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热点内容
男主叫萧衍女主姓顾 发布:2024-04-18 19:05:19 浏览:494
红日沈振新原型是谁 发布:2024-04-17 17:06:11 浏览:886
穿越古代电影50部 发布:2024-04-17 09:24:27 浏览:369
重生发现二战宝藏的小说 发布:2024-04-17 05:05:13 浏览:27
大伟二娃三棱四猴什么电影 发布:2024-04-16 14:11:51 浏览:714
快递原味内衣的电影叫什么 发布:2024-04-16 05:58:33 浏览:529
重生井冈山的小红军 发布:2024-04-15 13:00:04 浏览:941
有一本小说主角叫苏七七 发布:2024-04-15 07:56:36 浏览:819
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叫老三的 发布:2024-04-15 00:55:00 浏览:86
虐身忠犬赎罪 发布:2024-04-14 16:33:25 浏览:411